百姓訴求如何得到更便捷回應,幹部權力如何受到更牢靠監管?無錫北塘區率先進行“親民社區”建設,對此作出有益探索。
  冬日霧霾剛消散,北塘區黃巷街道劉潭社區的童順昌老人就出了家門。他指著門前寬敞平整的任錢路告訴記者:“以前這裡被叫做‘無錫最難走的路’!”當時路面坑坑窪窪,違章建築、占路攤販擁擠一處,機動車隨意停放,路人行走得側身弓腰,附近居民叫苦不迭。
  2011年9月,北塘區在所轄55個社區創建“民情工作站”,全區480名黨代表、人大代表、政協委員輪流駐站接訪,聽取民情民意。區委書記葉勤良在“民情工作站”接訪的首位居民就是老童。隨後一年裡,區、街道、社區三級共同投入2000多萬,對任錢路進行整治改造,使困擾附近居民多年的“出行難”徹底解決。
  “社區民情工作站制度的創建,實現了黨委、政府對基層民情的無障礙響應。”北塘區委組織部長辛誼忠介紹,成立至今,民情工作站共收到各類意見建議2178條,受理各類事項1321件,其中當場答覆辦理801件,限期辦理520件,辦理事項群眾滿意率達到95%以上。
  2013年12月10日,是北塘區山北街道憲豐社區“社區居務監督委員會”集中履職的日子。一大早,居監會主任吳瑞倫就把委員們召集到一起,趕到即將竣工的城中村改造項目“龍山灣”,查管線,看路面,對賬目,直忙到中午才歇下來。
  “居監會盯人、盯錢、盯事,只要是涉及廣大居民的事項,居監會都有權參與監督。”吳瑞倫介紹,2013年3月,憲豐社區在全市首創“社區居監會”,此後,大到城中村改造,小到增加停車位,都少不了居監會的身影。
  “創建親民社區,既要積極響應民情民意,更要主動接受居民監督。”2013年初,北塘區與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合作,創設了“親民社區”建設測評指標體系。社區管理、聯繫群眾、社區服務、居民滿意度四大板塊65個指標分項,關照到居民衣食住行方方面面。同時引進獨立的第三方測評機構,組織基層評議機關,發動居民評議社區;對工作作風、服務能力、居民滿意度測評靠後的部門、單位,取消其主要負責人的評先評優資格。“65條”出爐,群眾對幹部考核有了話語權。該區一位負責人向記者坦言:“考核指揮棒抓在老百姓手裡,誰也不敢掉以輕心。”
  “親民社區”建設,對基層黨員幹部行政方式產生重大影響,一批精心打造的為民服務品牌應運而生。
  2013年6月,該區惠山街道興隆橋社區在淘寶網上開出了全國第一家“社區黨建網上商鋪”,轄區居民輕點鼠標,就可以將自己的困難、需求發佈到網上,40多名黨員志願者競拍認購,短短兩個月就“成交”服務20餘次。黃巷街道劉潭社區籌資50萬元建起了“愛心家園”,為社區40多名癌症患者提供康復訓練和心理輔導。山北街道惠泉社區推出“親民一卡通”,居民憑卡可享受糧油配送、美容美髮、培訓咨詢等優惠便民服務。與此同時,全區57個機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與社區開展結對共建,1350名黨員幹部定點聯繫幫扶1604名困難群眾。
  “‘親民社區’建設,改進的是機關黨員幹部的工作作風,提升的是黨員幹部執政親民感和人民群眾對黨的執政認同感。”北塘區委書記葉勤良如此歸納。據調查,該區開展“親民社區”建設以來,近八成居民對社區管理、服務和黨政機關聯繫群眾表示滿意。
  本報記者 江錫民 馬 薇
  (原標題:服務百姓更快捷 監督幹部更透明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f62qfyff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